“蜑家菜”這個名字即便在美食圈也是個陌生的詞,普通人甚至連它的讀音都不懂。蜑家是香港的四大原住民之一,他們說蜑家話,以海鮮魚類為主食,但是生活中卻極少聽到“蜑家菜”這種說法,其實是因為一直以來,汲汲于生的蜑家人沒有精力到陸地上開餐館,蜑家菜的創(chuàng)辦人Michael可以說是推廣蜑家菜的優(yōu)先批人(甚至是優(yōu)先個),幾十年前他就在香港開起了優(yōu)先家蜑家菜,如今深圳也有了地道的蜑家菜。
必須是海鮮才能做成蜑家菜,很大特色是不放味精
眼前的蒸蟹,按斤論價,價格不菲,點擊率卻奇高。這道菜選取肥碩的膏蟹,將厚厚的蟹膏和蟹肉與雞蛋混合,很后上鍋很多蒸10多分鐘,撒上蔥花,這就是一道經(jīng)典的蜑家菜。想來倒也清楚,很新鮮的膏蟹如果烹飪手法哪怕再復(fù)雜一點,都會失去原味,從海中打撈起一只新鮮的蟹,想要吃得有點花樣卻不失原味,還真沒有第二種吃法呢。雞蛋的味道竟然絲毫不染指蟹膏,反而有點“提鮮”的妙用,也讓蟹的口感更滑嫩,入嘴那一刻的美妙不輸給任何高等料理。
蜑家人也把“鮮”的涵義進行了拓展,新鮮出水的魚未必就是很鮮的,就如同這煲“半日鮮”,竟然用鹽漬的手法讓魚肉有了別樣的“鮮”味。半日鮮其實就是廣東常見的清根魚,當(dāng)初蜑家人將魚打撈上船后,會立即腌制,一般需要幾小時甚至數(shù)天,所以它只有“半日鮮期”,鹽腌制后可以長期保存,是很的防腐辦法。但沒想到的是鹽分滲透魚肉后,讓魚的蛋白產(chǎn)生變化,竟然有了不輸給剛打撈上來的魚的“鮮美”,肉也更富有彈性,鮮美中淡淡的鹽味,也似乎變成了海的味道,點綴其中。到現(xiàn)在,吃新鮮的魚反而讓人感到乏善可陳。